6个字!黄奇帆为青岛支出“关键一招”金年会-官方体育与电竞娱乐平台实时赛事直播与竞猜
2025-10-10金年会,金年会官网,金年会登录,金年会注册,金年会app下载,在线体育投注,电竞投注平台,真人游戏平台,金年会数字站在2025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上,黄奇帆带来了《围绕生产性服务业投早投小投长期》的主题演讲,现场他直言“一个地方如果想要GDP增长快一点,抓好生产性服务业是关键一招;抓高科技产业发展,抓好生产性服务业是关键的一招。”基于此,他呼吁“创投风投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要多多投资”。
作为一名在经济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这并不是黄奇帆首次在青岛提及“生产性服务业”。不同于此前聚焦市场主体,此番他更关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要素支撑——金融。
而对于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并将打造“创投风投中心”视作城市顶层战略的青岛来说,如何强化金融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赋能,也是城市发展能级跃迁的“关键一招”。
6月6日,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会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暨黄奇帆先生报告会在杭州召开。会上,黄奇帆带来题为《生产性服务业专题报告》的演讲。他指出,生产性服务业是推动GDP增长的最大增长极,并直言“杭州搞这个促进会,很有战略性和前瞻性。”
6月21日,他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2025年中期论坛上表示,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是制造业高科技发展的温床、土壤,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温床、土壤。
紧接着,在7月10日举行的2025贝壳财经年会上,黄奇帆直言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但目前中国在此领域仍存在占比偏低、服务贸易比重不高、制造业产值利用率不足等突出问题。
此番在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上,黄奇帆不仅再次重申生产性服务业之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更进一步指出我国资本市场应该与生产性服务业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
这一点,透过他在现场提到的当今世界对资本市场发展成熟度的一个硬指标,可以看出一二——资本市场总市值对这个国家的GDP比例大体在1:1到1:1.2。
黄奇帆表示,中国资本市场总量在今年初是70多万亿人民币,现在已经达到100万亿,而我国GDP今年会达到140万亿,资本市场目前占GDP比例只有70%,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在他看来,到2040年我国GDP将会翻一番,如果股票市场占GDP的100%-120%,则意味着15年后我国股票市场总量有可能在400万亿左右,较现在100万亿的水平翻两番。
其中,风投、创投、私募基金、产业基金等各类共同资金是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目前来看,私募基金、风投创投等选择的投资方向都比较保守,与其初衷有所背离。
对此,黄奇帆认为,在国家鼓励风投创投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背景下,最重要的投资方向也已浮出水面——硬科技:“说起硬科技,大家往往想到一个个制造业高新企业,事实上,能够孵育高新企业的温床和土壤是与生产性服务业相关联的企业。”
诚然,不同于面向普通消费者的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被视作能使制造业“点石成金”的重要领域。
现场,黄奇帆拿苹果公司举例,指出其一年生产、销售2亿部手机,可以拿到500多亿美元利润,原因就是苹果牢牢掌握科研、金融、物流、销售及售后等生产性服务的各个环节。
对城市而言,生产性服务业则几乎可以与“真金白银”画等号。研究显示,将生产型服务业发展程度提高1%,制造业效率可以提升39.6%。因此,黄奇帆也将生产性服务业视作推动GDP增长、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关键一招”。
眼下,越来越多城市将生产性服务业摆在城市发展重要位置上,青岛便是其中之一。今年6月,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在调研督导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时就曾指出,聚焦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此番演讲中,黄奇帆还将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归为五类——生产性服务业的中小企业、专业搞生产性服务业的50强企业、文武兼修、产业互联网、生产性服务业链头企业。
像青岛的海尔那样,既是家用电器类硬件制造的大企业,同时也是家用电器产业链相关联的生产性服务业研发的企业,是一个在行业里出类拔萃的、很了不起的企业。
2023年7月,在青岛品牌日启动仪式暨品牌卓著发展论坛上,黄奇帆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当下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青岛既有海尔、歌尔等引领型企业,也有完善的计划和设想,在智能驾驶、AR/VR领域有很好的产品,并直言“我相信青岛的品牌,只要基于创新,就能够实现长周期的引领。”
既有城市主官的战略部署,也有市场主体的率先垂范,青岛已然具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那么,青岛又该如何让这个“关键一招”兑现更大的价值?
现场,黄奇帆也给出了具体策略:“风投创投基金要对这五大类企业当中有发展苗头的企业进行深度的投资,投早投小投长。”
事实上,在以创投风投为代表的金融要素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面,青岛是有自己优势的。
自2019年起,青岛创投风投大会已连续举办六届,“创投风投中心”城市IP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这也为青岛集聚了足够丰富的创投风投资本。
公开报道显示,截至2025年7月末,青岛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管理规模分别是2018年末的1.5、5.7和3.3倍,在全国排名分别上升3、10、8个位次,吸引不乏中航资本、深创投、前海母基金等头部机构在青落地。
这既表明如今的青岛正受到一流资本的追捧,也能从侧面看到城市未来发展的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创投风投的集聚效应也已经与青岛产业深度融合。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私募基金投资青岛项目1351个,在投本金922亿元;中小企业项目832个,在投规模364.13亿元;高新技术企业项目735个,在投规模370.11亿元;初创科技型企业项目322个,在投规模65.89亿元。
这是对青岛真金白银的支持。特别是在当前新质生产力受到普遍关注的大背景下,这些金融活水将为青岛拼经济以及发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提供更加强大的资本推动力。
当然,青岛大力发展创投风投,还有一个好处是能够让城市始终有机会接触前沿行业,保持对先进技术、产业的敏感度。
根据青岛市股权与创业投资行业协会此前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青岛新增创投项目中,半导体、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硬科技领域占比超60%。
在上述提及的三个硬科技领域中,半导体所属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及人工智能产业,系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要优先发展的2个先导产业,而智能制造则与智能装备、智能家电等“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的相关产业类别关联密切。
更重要的是,这些领域均与生产性服务业关联密切。换言之,黄奇帆在会上所呼吁的“创投风投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要多多投资”,青岛早已展开相关实践。
从这个角度来说,黄奇帆选择在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上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声,既是对于青岛过往成绩的认可,也代表了更高的期待——后续青岛需要放大创投风投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要素支撑作用,以“青岛实践”为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探路。
而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引入更多外部资本,也需要青岛本土国有平台积极介入。
值得关注的是,在刚刚过去的9月,青岛也有多家国资平台围绕“投早、投小、投长期”,密集布局。
9月10日,青岛科技创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青岛科技创新母基金申报指南(2025年)》,面向全社会征集拟参股子基金。《指南》明确,子基金投资于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金额不低于基金规模50%,其中投资青岛市初创期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金额不低于科创母基金返投要求的80%;母基金聚焦硬科技,对标科创板,重点投资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支持原始创新、成果转化及高端科技产业化项目培育。
在7天后的第二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青岛地空产融发展有限公司与山东科达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产业创投基金战略合作》协议,该基金将围绕“投早、投小、投科技”布局,重点聚焦低空经济、轨道交通、半导体、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
9月26日,海检集团与青岛市级引导基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青岛海检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扶持海工智能装备、智能检测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通过资本赋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
当然,基金成立只是第一步,后续如何操作,不仅考验一座城市的战略眼光,更将决定青岛能否抓住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风口,用好“关键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