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如炬 萤火生辉——青海法院守护公平正义之光金年会-官方体育与电竞娱乐平台实时赛事直播与竞猜
2025-08-06金年会,金年会官网,金年会登录,金年会注册,金年会app下载,在线体育投注,电竞投注平台,真人游戏平台,金年会数字站
近年来,青海高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自觉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在审判质效、司法为民、“一张网”建设等多个核心领域加速突破、不断进步,以扎实有力的履职实效推动司法公信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的信心与满意度稳步提升。
五月的青海大地终于被春意彻底唤醒,春风如温柔的指尖,轻轻抚过冬日坚硬的土地。西宁市湟中区大才乡前沟村村民张某某家的新墙也动工了。至此,他与邻居金某某家长达十三年的矛盾也在这个春天终得化解。
2012年,张某某在金某某宅基地旁新建房屋,二人成为邻居。两家房屋在一个小巷里,一段时间后,张某某家修的墙占用了金某某长5米、宽0.5米的土地,使得原本就不算宽敞的小巷进出更加不便,稍大一些的车辆和设备无法进入,金某某日常通行因此受到影响,双方就此产生纠纷。
合议庭从“法”出发,依据民法典向张某某释法明理,明确他侵害了金某某的合法权益,紧接着又从“情”深入,希望二人珍惜“远亲不如近邻”的难得情谊,引导双方从“和谐”“友善”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延续父辈以来的交情。
“办理这起案件,合议庭的宗旨就是要实质性化解双方矛盾。案子一路申请再审至高院,我们不能简单地‘一判了之’。”合议庭成员文宝说,“‘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我们向双方当事人讲了‘六尺巷’的故事,希望他们能像故事中张英与邻居吴家各让三尺一样,各让一步,以和为贵。”
一开始,海北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开展审判执行“程序空转”专项治理工作;都兰县人民法院设立“同心圆”双语调解室,尽最大努力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司法需求;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法院坚持“非诉挺前、诉讼兜底”,依托各类解纷力量非诉化解矛盾纠纷9638件,充分发挥综治中心在矛盾纠纷化解中分层过滤作用,综治中心成功调解案件1375件;西宁市城北区人民法院廿里铺人民法庭设立“睦邻”物业纠纷调解工作室,搭建起发改、城建、城管、市场监管、司法行政、乡镇街道等共同组成的物业纠纷多层次递进式解纷平台,成功化解物业纠纷1602件,实际履行到位金额690万元,成功入选最高法“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能”典型案例……青海各地法院探索新举措新思路,比学赶帮超,一时间为青海法院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中期,青海法院在全国法院一盘棋的思路之下逐步探索出属于自己的路:青海高院紧扣全国法院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进行提炼和优化,提出具有青海特色的“9﹢X﹢N”审判质效管理指标体系(9项核心指标、“X”项重点指标与“N”项展示指标);与11家银行保险机构成立金融纠纷调解室,消费者与金融机构在投诉处理中产生争议时,便能在调解室就地转入调解程序,通过机构调解员提供更加专业化的调解,快速高效实现矛盾纠纷在前端化解;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会、大讲堂、业务研讨会等,提高干警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着力解决“本领恐慌症”问题;坚持实绩导向,紧紧抓住绩效考核这个“牛鼻子”,修改完善各类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引导全体干警以工作实绩论英雄……
2024年度,在最高法审判质量管理18项指标考核中,青海法院首次实现100%达标率,其中二审改判发回重审比、首执案件终本率、审限内结案率和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等4项指标优于最高法确定的参考区间。
今年是收官之年,审判管理逐步规范有序、指标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绩效考核更加科学标准、案件质效实现全面提升、队伍面貌更加焕然一新,这些目标的不断实现无一不围绕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司法为民的宗旨。
质效双优,一手抓审判执行质效这个“硬杠杠”,另一手着力涵养干警为民情怀,强调“案子办得让人民群众满意才是真正的‘质效双优’”。今年上半年,全省多家法院逐步推广要素式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力求让每一个当事人都能轻松掌握、便捷运用诉讼文书。黄南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向当事人发放“一对一”诉讼服务联系卡,确保从起诉、判后答辩、申请执行、申请再审等各环节、全流程均由专人提供服务。城西区法院发布《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十项举措》,内容涵盖立审执全过程,以切实举措为民营企业纾难解困……
两年多以来,从实现案件质效指标数据的提升,到追求案结事了、群众满意,“一次性实质解纷”理念逐渐在全省法院深入人心,全省法院干警司法为民的工作意识极大提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动力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法官心中深怀着理想。
十五年前,老干部们拿出一生积蓄购买了某小区房屋,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收房,与开发商达成退款协议后又迟迟收不到退款。就在大家看不到希望的时候,青海高院积极与各方沟通协调,最终解决了退房款的问题,让大家长期以来的诉求变成了“真金白银”。
“感谢每一位为案件付出努力的干警,你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司法为民的初心和使命,是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坚实守护者!”感谢信是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对法院工作的肯定,也是青海法院以人民为中心、解决人民急难愁盼的生动写照。
西宁市作为青海省的省会城市,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数的40%,案件量占52%左右。近年来,随着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法律观念、权利意识的增强,西宁市基层法院案件量激增。如何缓解基层办案压力,解决法官断档等日益凸显的矛盾?
早在2024年1月,青海高院党组研究决定组建民商事流动审判团队,支援西宁市基层法院,以此助推破解人案矛盾。首批选派的法官大多来自青海高院,分为两个团队,每个团队由两名员额法官、两名法官助理、两名书记员组成。
2024年3月,青海高院民一庭法官吴晓琴作为首批流动审判团队法官,前往城中区人民法院报到。“现在回想起来,一年的流动审判团队工作时光转瞬即逝,每天都忙着开庭、写判决、调解、约见当事人,每一天都过得扎扎实实。”如今已经回到青海高院的吴晓琴回忆道。
让吴晓琴印象最深的是一起侵权责任纠纷案件。被告李某某驾驶原告东某的小型普通客车发生交通事故,李某某全责,支付2万元修车费后,李某某认为自己是好心帮忙遇到意外,拒绝承担全部赔偿。原告遂将李某某诉至城中区法院。
吴晓琴梳理了近百条聊天记录,最终找到了支撑判决的依据。最终,在该案中原告的堂哥被认定为车辆使用人、管理人,被告李某某帮忙代驾,仅为车辆的驾驶人,不应直接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原告的诉讼请求被驳回。
作为法官,只有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将心比心、如我在诉、换位思考,才能真正解决当事人的急难愁盼。流动审判团队正好为高院的法官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同时也能在基层一线岗位历练年轻干部,让年轻干部多接几次“烫手山芋”、多做几回“热锅上的蚂蚁”,从而增长才干。这是青海高院在队伍建设方面的重要探索。
吴晓琴回想起这一年办理的案件,从开发商售卖窗户漏风房屋、邻居无理占用公用卫生间、承租方不予腾退到期房屋,到农民工讨薪、劳动者维权等,无一不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揪心事、烦心事。“只有让自己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思考,办的案子才能体现法官为民服务的情怀和温度。”吴晓琴说。
法官的情怀,不是超越法律的感性,而是对公平正义更深层的诠释。它藏在释法说理的耐心解释里,藏在裁判文书的人性化说理中,更藏在案结事了人和的执着追求里。它是司法的另一种力量,它给予人民群众司法的温度,也赋予法官克服困难的精神力量。
“监察室工作人员向我说明问题后,我积极反思处理案件的方式方法,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秦维璨说,“我从被告角度出发,重新查看他的证据材料,给老大爷再次进行答疑解惑,终于讲清楚了案件的来龙去脉。”
青海法院近年来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自主研发的电子签名系统、便携式法庭系统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青海高院主导编写的《人民法院数字会议室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被最高法采纳,并纳入人民法院信息化标准,为全国法院司法行政工作规范化、高效化开展贡献青海法院智慧。
“客观地讲,青海法院信息化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主要成绩是在业务应用上,近年来虽加强了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但与发达地区的法院相比,人才力量和技术能力仍然相对薄弱。”青海高院审判管理和信息技术处副处长杜生涛说。
“‘一张网’作为最高法党组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是法院信息化建设领域的重要改革。”杜生涛说,“青海法院在这场改革中能够‘打头阵’,这是最高法党组交给青海法院的任务和责任,也是参与这项工作的干警工作生涯中意义非凡的大事。”
“一张网”专班人员将最高法“一张网”专班建设内容与青海本地系统现状基础调研认真比对后得出结论:目前“一张网”系统集成的相关功能不能完全满足青海法院工作需求,一些本地自建的系统功能多于“一张网”系统且在全省法院应用已经很成熟。
以青海自建智慧庭审系统为例,一部分观点认为“一张网”要求“能统则统”,且其功能可满足日常使用,未具备的功能可以在上线后通过业务需求的方式提出,不断完善;另一部分观点则认为,自建的智慧庭审系统具备庭审语音识别、电子卷宗、证据材料当庭提交和展示、OCR识别、多场景电子签名、远程提讯等能力,曾获得人民法院科技成果奖等重要奖项,应作为亮点应用进行推广。
两方观点各有优势,相持不下,“一张网”专班干警秉持仔细梳理现状、合理采纳意见建议、充分论证方案的原则,向全省三级法院业务庭干警广泛征求使用意见,同时将该情况咨询最高法“一张网”专班,经过综合分析,最终决定将自建系统对接“一张网”。
历时4个月,经过现状基础调研、网络资源准备、数据迁移、系统对接、系统初始化配置采集、系统培训和业务验证等七个过程,2024年12月2日,“一张网”系统正式上线使用,青海法院也成为全国范围内第二家试点上线的法院。
“青海法院‘一张网’上线为全国法院提供了较多实施经验,专班工作人员认真梳理初始化配置采集工作,让这项看似不起眼却又极其重要的工作进入了最高法‘一张网’实施专班的视野,随即被纳入全国法院‘一张网’实施方案(1028版)。”杜生涛介绍时语气中流露出自豪。
系统上线后,专班干警先后为甘肃、四川、重庆、海南、山东、福建、内蒙古、辽宁、兵团、北京、宁夏等十余家法院就“一张网”上线准备工作授课。一时间,来自高原大地的“青海经验”让全国多家法院的技术人员津津乐道。
朱晓柳是一个喜欢研究新事物也敢于尝试新事物的人。“‘一张网’的主界面给我带来了更多灵活配置的选择,我将日常使用较多的模块配置在主界面内,这种个性化的设计让我有了更多的自主性,也让日常工作更加快捷高效。”
“目前,‘一张网’系统还在不断优化升级中,青海法院将紧紧依托‘一张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挖大数据、司法智能化在青海法院应用场景,促进法院审判执行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维护公平正义、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执行的水平。”青海高院审判管理和信息技术处处长朱明忠说。
青海虽地处高原,条件艰苦,但所有干警“缺氧不缺精神”,司法为民的情怀和全国法院干警是一样的,干事创业勇争上游的干劲是不减的,忠诚担当守护正义的信念是永恒的。微光如炬,萤火生辉。青海法院人就如苔花一般,散布在田间地头、雪山脚下、牧民帐前,在72万平方公里的高原大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热烈芬芳。(记者 罗楚江)